一、基于熱電偶種類的補償原理
1、K型:K型熱電偶由鎳鉻-鎳硅合金制成,其補償電纜通常采用與熱電偶材料相同的鎳鉻-鎳硅合金或相近的材料。在工作時,當K型熱電偶因測量端溫度變化產(chǎn)生熱電勢時,補償電纜會依據(jù)自身的材料特性,在參考端產(chǎn)生一個附加的熱電勢。這個附加熱電勢的大小和方向經(jīng)過設計,能夠對熱電偶因參考端溫度變化引起的誤差進行補償,從而確保測量的準確性。例如,當參考端溫度升高時,熱電偶產(chǎn)生的熱電勢會減小,而補償電纜會產(chǎn)生一個正向的附加熱電勢,以抵消熱電偶熱電勢的減小,使測量結果保持穩(wěn)定。
2、J型:J型熱電偶由鐵素體-康銅合金制成,對應的補償電纜材料也與之匹配。其補償原理與K型類似,通過補償電纜產(chǎn)生的附加熱電勢來補償因參考端溫度變化而導致的熱電偶熱電勢變化。不過,由于J型熱電偶和補償電纜的材料特性與K型不同,它們所產(chǎn)生的熱電勢大小和溫度關系也有所差異,但同樣是利用補償電纜的特性來保證測量精度。
3、T型:T型熱電偶由銅-康銅合金制成,其補償電纜則選用與熱電偶材料相適配的銅-康銅合金。在工作中,當T型熱電偶的測量端溫度發(fā)生變化時,會引起熱電勢的改變,此時補償電纜會根據(jù)自身的熱電性能,在參考端產(chǎn)生相應的附加熱電勢,以補償熱電偶因參考端溫度變化而產(chǎn)生的誤差,維持測量的準確性。

二、基于補償方法的原理差異
1、遷移法:對于某些類型的熱電偶補償電纜,可能會采用遷移法進行補償。這種方法是將熱電偶的參考端溫度設定為0℃,然后根據(jù)實際的參考端溫度,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例如,當參考端溫度不為0℃時,通過計算得出一個修正值,加到測量結果上,從而得到準確的溫度值。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簡化補償電路的設計,但需要準確知道參考端的溫度。
2、補償導線法:這是最常見的補償方法之一。不同類型的電纜都有與之對應的補償導線。補償導線的作用是將熱電偶的參考端延伸到一個溫度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通常是溫度控制良好的儀表箱內。在這個過程中,補償電纜起到了延伸熱電偶參考端的作用,使得熱電偶能夠在更廣泛的環(huán)境下使用,同時保證了測量的準確性。例如,在一個大型工業(yè)爐中,熱電偶安裝在爐內進行溫度測量,通過補償電纜將參考端延伸到遠離爐體的儀表箱內,從而避免了參考端溫度受爐體溫度影響而產(chǎn)生的測量誤差。
3、橋路補償法:一些高精度的熱電偶測量系統(tǒng)會采用橋路補償法。這種方法利用電橋電路的特性,通過調整橋路中的電阻值,來補償熱電偶因參考端溫度變化而產(chǎn)生的誤差。不同類型的熱電偶補償電纜在橋路補償電路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但都是通過與熱電偶配合,實現(xiàn)對測量結果的精確補償。這種方法可以實現(xiàn)較高的補償精度,但電路相對復雜,需要進行精確的校準和調試。